治疗方法:
采用ZW-1001F型微波耳鼻喉治疗机,工作频率(2450±50)MHz,输出功率1~99 W。
患者坐在治疗椅上,双侧鼻腔以侵润过麻醉药品(2%丁卡因溶液加0.1%盐酸肾上腺素)的棉片填于鼻腔治疗部位行黏膜表面麻醉,包括下鼻甲、中鼻甲、鼻丘及筛前神经鼻中隔支(位于鼻中隔前上方近鼻背处),间隔5分钟反复2次,表面麻醉完成后,将微波调至手术档,功率设置为25~30 W,具体时间用脚踏开关控制。
在鼻镜直视下,暴露鼻腔,微波辐射器选择枪状双极电极,直接接触治疗部位,治疗部位即为上述表麻部位。
治疗程度以黏膜呈白色为准,双侧鼻腔可一次完成。术后鼻腔不需要填塞,鼻腔做常规处理,滴1%地米麻黄素溶液及复方薄荷液1周,术后1~3天鼻腔黏膜开始自行逐渐脱落,创面亦渐愈合,2~3周鼻腔黏膜肿胀消退,鼻甲缩小,1个月后复诊时,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者,可再次手术。
微波治疗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在生物体内产生的热效应,迅速升高局部组织内的温度,穿透5~10 mm组织深度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治疗目的。通过热凝破坏下鼻甲黏膜下部分胆碱微神经节细胞,从而降低胆碱能神经兴奋性,使血管舒张减轻,腺体分泌减少,同时可改善鼻呼吸功能,热凝中鼻甲黏膜改善鼻呼吸功能,增进鼻窦通气引流,降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。
热凝鼻黏膜高敏反应区使黏膜产生蛋白凝固膜,阻断其与外界抗原等致敏物的结合,蛋白凝固膜脱落后,新生黏膜具有正常的防御和屏障功能。热凝筛前神经鼻中隔支,破坏其部分副交感神经纤维,使神经兴奋性降低,血管舒张减轻,腺体分泌减少,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存在一种神经纤维,神经纤维兴奋时释放P物质即SP,其为含有11个氨基酸残基的神经肽。
当SP能神经兴奋增强时,神经介质P物质大量释放,如同介质细胞释放出的生物活性介质一样,能引起血管扩张,渗透性增高,黏膜水肿,腺体分泌增加,并能促进肥大,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,引起变态反应发生。
微波治疗阻断了SP能神经纤维,从而使鼻黏膜中SP释放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微波治疗可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,并且具有治疗过程视野清晰、刺激性小、不出血、痛苦少、方便、快捷、成本低的特点。